
中东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东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东说课稿1【说教材】
1.本课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本节课涉及到的标准是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中东地
地理位置的特点。活动建议: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这充分体现了以下几点:一是新课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以人为本,从生活实际出发,降低学习难度,减少识记内容,基本技能要求比过去有所提高。二是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引入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实际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动手动脑、快乐学习的过程。三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学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和关心世界的意识。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是非升学科目,不参加中考,学不学无所谓,导致了学生的上课态度不够积极。只有少数爱好地理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因而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前指导学生各种媒体搜集资料,使学生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堂上利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
法。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结束语五部分。
【情境导入】
采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出现过的与中东地区相关的图片,如死海、麦加、屋顶旅馆等,通过师生谈话导入新课。这种设计不光考虑到精美的图片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是对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更主要的是,这与战争给中东地区的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形成强烈的对比,进而突出战争的残酷,突破情感目标。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主要包括“长期的热点地区”和“三洲五海之地”两部分内容。
首先通过大屏幕展示课题,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中东地区名称的由来。
关于长期的热点地区的教学,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图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战争的无情以及战争给中东地区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课堂上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出来,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在学生情绪极端高涨的时候,用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一名巴勒斯坦男子站在已沦为一片废墟的家园前和躲在铁丝网后的巴勒斯坦儿童惊恐地看着走过的以色列士兵。当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学情境中时,教师及时引导:假如你就是一名中东地区的学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会是什么?你最想做的事又是什么?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用过渡语把学生引领到下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当中: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愿意被长期的战争所困扰,那么中东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
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主要考虑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能力。
关于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教材,从整体上把握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的原因;紧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初步了解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再通过“中东”和“西亚”地区的对比,了解两个地区之间的差别,明确中东的范围及主要国家。最后,课件展示中东的地形图,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中东地区的国家和主要城市等。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件中闪烁等方式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突破教学重难点。
【巩固练习】
我安排了一道必做题和一道选做题,这样做的目的,主要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但使基础稍差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答题,而且使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必浪费较多的时间在简单的问题上。
【课堂小结】
是以一首小诗的形式出现的,歌诀记忆是我们地理课堂中常用的一种记忆方式。讲课之前,我把原来比较流行的一首有关中东的小诗进行了适当的改写,使其更适合于本课的教学,更浅显易懂,便于学生记忆。
总体上讲,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适当借鉴了其他学科的教学长处。以“战争给中东地区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为主线,以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为副线,通过纵向横向的对比,来突显战争的残酷,唤醒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以诗一般的结束语,给学生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
中东说课稿2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中东》,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资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确定本课知识目标有如下四点:
1.能指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以及重要的临海、海峡、运河;
2.能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能领会中东石油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运用中东河流图及世界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
4.了解中东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标为:
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对地图的归纳、推理、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目标:
结合时事地理内容,培养关心社会和关心世界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概念与人地协调观念,明确世界各国各民族应团结协作,而非势力抗衡,呼吁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认识水平的要求确定:中东处于三洲五 ……此处隐藏9791个字……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搜集和阅读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逐步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能简单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并侧重于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的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教学难点:
理解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认识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的重要作用。
5、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鼓励、组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中东局势时事的新闻材料及相关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中东地区因战争、冲突不断而备受关注,成为世界上长期的热点地区。
通过指导学生读“中东地区”图,引导学生分析出中东所处的大洲、周围临近的海洋,总结出中东是一个地处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并通过填图练习加以巩固。
四、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
1、教学思路:
本课从中东地区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及其战争、冲突频繁入手提出问题,然后从中东地区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四个方面说明其不安定的原因,其目的在于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思考等途径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其中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2、教法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
3、学法指导:在学法指导上突出一个“动”:
(1)、课前“动”——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中东(如:巴以冲突、中东名字的由来)以及苏伊士河运和土耳其海峡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学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课上“动”----积极参与
为学生提供舞台,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来增强学生的胆量和,;
让学生以中东地区的普通老百姓的身份来体会和感受对和平的渴望,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训练了语言表达和思维组织能力,同时也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加强读图、识图、填图方法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动”——课后延伸
悬念式的小结,为下节课设疑,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
课后作业布置突出特色,鼓励学生以“我所认识的中东”为题,写一篇日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结合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七点钟准时播出的《新闻联播》栏目中经常有关于中东的报道引入新课。通过词语接龙、模拟播音等,使学生对中东有初步的认识,产生学习的。
(二)联系生活,感性认识
通过课件、资料展示,提出逐层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与学生产生共鸣,帮助学生树立“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观念。
(三)积极探索,理性思考
在学生已经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中东为什么冲突、战争不断?引导学生从中东地区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四个方面简要说明其不安定的原因,进一步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对中东的地理位置展开详细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东沟通两大洋、连接三大洲、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备受关注,是引发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完成P52页活动题,通过填图练习将重要的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课后写一篇日记加深对中东的印象。
中东说课稿7一、教材分析
《动荡的中东地区》是选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的一节课。本课内容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按照一条线索中东动荡局面的产生——动荡局面的频仍——动荡根源的复杂性展开叙述。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二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两大主题,世界大战短期内不会爆发,但地区冲突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中东问题尤为突出,它集中了战后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民族、宗教、政治、经济、地缘……任何构成混乱与动荡的因子都能在中东发现其渊薮,这也是中东问题至今悬而未决的症结。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中东矛盾的复杂性这一关键问题。解决好了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二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的把握,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中东地区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地理课中已有所涉猎,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关于中东问题,多数学生对其动荡表象很感兴趣,但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动荡局势的成因、后果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贴近历史。并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达到认识上的提高。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中东地区在地理、交通、经济方面的重要价值;知道为解决中东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掌握中东战争的基本概况。
(2)在收集并运用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并通过讨论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中东战争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冲突与战争最终受害的是广大人民,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树立和平观念,认识到生命与和平的可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掌握中东战争概况、认识战争的严重后果
2、理解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确立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通过对历次中东战争的分析,不仅可以准确把握中东政治局势的特点,而且为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作了铺垫。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是中东局势动荡的重要原因,也是中东问题难以顺利解决的症结所在。
难点:分析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确立依据】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其原因错综复杂,而九年级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理性思维能力不足,让他们有条理的分析交织在一起的诸多矛盾,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法与学法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对本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创设法: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2、探究式教学法:设计恰当的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